最近看了一个特别暖心的事儿炒股融资利息多少,想跟姐妹们分享一下。
前不久银川发生了4.6级地震,当时是下午4点多,孩子们都在上课,感觉到地震了就都往外跑。
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读高二的一个叫郭庆的孩子,本来都快跑出教室了,突然又折返回来,背起班上一位行动不便的同学往外冲。
教室在五层,他就这样一路小跑背着160斤的同学来到操场,之后地震过去,又把他背回到教室。
地震回家当晚,郭父担心儿子,问他有没有想过跑不出去,怎么办。
儿子说,“当时第一次见这种场景,震惊又害怕。
跑的时候看见腿脚不便的同学正往桌子底下钻,就回去把他背起来,背完之后手都在抖。
当时真没考虑那么多,只要大家都好好的,就挺好。”
学校知道这件事儿后,当下就对郭同学的优秀品质给出了嘉奖:
第一,授予他“卓越银外人”的荣誉称号,并奖励9000元奖学金。
第二,减免了高二下学期和高三全年的全部费用。
第三,为他提供了赴德国公派留学名额。
这个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,连人民日报也转载了。
有网友说,“一个孩子有这么高的境界,令人感动,担当在这一刻具象化了。”
还有评论说:“看到这样的场景,真心觉得孩子成绩好或是不好都不重要了,那一刻他能伸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难道不是最能证明这个孩子的表现么?!是个汉子。”
我看完挺感慨的。
现在好像“现实”的孩子越来越多,他们虽然很聪明、也很能干,但凡事先考虑利弊,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。
我身边也有做老师的朋友抱怨,很多孩子从安排值日这种小事儿到替班级参加比赛这种活动,都是能躲就躲。
像郭庆这种完全是出于善良和责任感、爱帮助别人的孩子,实在是难得。
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:“那些愿意吃亏的人,终究吃不了亏,迟早都会得到命运的馈赠。”
很多时候,那些精明、计较的孩子,短时间内会得到一些好处。但是长远来看,有担当、肯付出的孩子,才会收获更多、走得更远。
善良担当的孩子
不吝惜在小事上付出
我特意看了郭庆班主任的一段采访,有个小细节很戳人。
班主任说:“郭庆是个特别有担当的孩子,平时在班级里就很乐于助人,经常帮助同学打扫卫生、搬书、抬水。”
这其实毫不意外,像地震这种情况,普通孩子在生活中很少能遇到。
但是能在关键时刻扛事儿的孩子,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是个温暖的、热心肠的人。
比如无论是在商场还是学校,有孩子看见后面有人要进门,于是撑着门的手迟迟没松,方便大家进入。
也有孩子虽然背着沉甸甸的书包,看到路边被风吹倒的单车,会一辆辆把它扶起来。
有句老话讲“穷养、富养,都不如让孩子有教养”,教养是深植于一个人的骨子里的东西,它付诸于行动中,流露在言语里。
这些孩子看似在小事上多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,但这种会承担责任的特质会让他们每一步都走得更稳。
之前看过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的故事。
1999年,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的欧阳夏丹,满怀着对播音主持事业的憧憬,踏入了上海电视台。
她本想着迎接自己的,是灯光璀璨的演播厅,是无数观众期待的目光。
然而现实却和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,她被分配到人力部门,每天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。
巨大的心理落差,也许让很多孩子就此一蹶不振,抱怨命运捉弄,但欧阳夏丹没有,还把这份工作做得很认真,也乐于给同事帮忙。
慢慢的同事们都知道,人力部门有个播音系毕业的姑娘,对待工作一丝不苟。
无论大事小情,只要交到她手上,她都会尽心尽力。
帮忙整理文件,她会分类得清清楚楚;协助组织活动,她会把每个环节都安排得妥妥当当,她成了大家眼中最信赖的人。
有天台里筹备一档新节目,急需一位优秀的主持人,大家都想到了欧阳夏丹。
后来因为在节目中表现良好,欧阳夏丹事业越走越顺,还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《新闻联播》主持人。
琐碎的小事里透露出善良,枯燥的坚持中表现出担当。
人生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,不是你赢了我就会输,也不是我占了你便宜我就会得到更多。
相反,人生更像是一场合作和共赢的游戏,只有我们愿意付出、愿意合作、愿意吃亏,才能得到更多、走得更远。
孩子能把当下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,那么随着长大,他会收获这种特别宝贵的品质,也会因此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。
不要让溺爱
成为孩子精致利己的温床
几年前,曾经特别流行一个词叫“精致利己主义者”。
这是北大教授钱理群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,他说很多孩子的特点是善于表演,懂得配合,更善于利用体制或规则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这些孩子看起来也是温和、无害,但是一旦触及自身利益,就会卸下伪装。
这种精致利己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呢,其实就是成长过程中,没有始终是被照顾者的角色。
很多父母,总是把孩子当成宝贝一样呵护着,生怕他们受一点苦、受一点累。
父母的说法一般是:“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,其他的事情不用你管。”
日子久了,孩子就真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,看不到其他人的感受了。
前几天,我在网上刷到这样一篇文章,一位博主妈妈说自己一年到头省吃俭用,攒下的钱都用来满足儿子的需求:
儿子说走路上学太辛苦,她每天就早起半小时,绕一大圈骑车送他去学校;
儿子说学习累,想打游戏放松一下,再贵的游戏卡,她眼都不眨就给买;
儿子要出去游学,多贵的学费她都付。
可一味的满足并换不来儿子的感恩,而是他理所当然的享受,和永无休止的索取。
前段时间,儿子说看上了一双鞋,一问价,吓她一跳,2388元。
她进退两难,买吧,确实手头紧张;,不买吧,又怕儿子心里难过。
于是她试探性问孩子,你现在是个学生,没必要穿这么贵的鞋子吧。
儿子立刻不高兴了,“我同学就穿这种鞋,别人爸妈都舍得买,你别太抠门了。”
她耐着性子跟孩子解释,2000多一双的鞋子,对于他们这种普通家庭太贵了。
谁知儿子却对她吼,“没本事,赚不到钱”,然后就跑到房间里一阵打砸,书架上的书被扔得满地都是,课桌也被他踹翻在地。
后来很长一段时间,儿子见她就气冲冲的,还故意当着她的面跟朋友吐槽,连这么点小要求,都不满足自己。
作为一个妈妈,她很心寒,看别人家孩子能体谅父母的不易,而儿子眼里却只有自己。
在我看来,一个孩子对至亲都没有一份责任与担当,那他有再高的学历又能如何呢?
这样的孩子恐怕长大后,也不指望他为社会做多大贡献,怕的是连父母老了都不能好好孝敬他们。
自私冷漠、无限利己的孩子背后,往往是过度付出的父母。
父母的溺爱,是一张滋生孩子自私的温床,把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、不懂感恩的模样。
有句话说“孩子18岁之前的人生,是由父母决定的,18岁成人后的人生,是由18岁之前决定的。”
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,是培养孩子的善良担当。
因为他人生的路很长,一时的成绩高低影响不大,真正能拉开一生差距的,是他的教养和人品。
点个在看,与父母们共勉!
文章之后还要跟姐妹们说件事,咱们年后有给5-17岁孩子的AI课直播。
我觉得这也是特别适合寒假的兴趣班炒股融资利息多少,老师给孩子精讲人工智能背后逻辑,带孩子学应用、打比赛、拿结果。孩子自己可以学会利用AI学习各种科目、完成各种创新设计、效率会更高。未来一定属于能够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的孩子。即使不深入学习,大家带孩子来听听也会有收获。姐妹们点击下面的预约按钮就可以了。